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
明平文 李冰
丛书编委会
顾 问钟志华
主 任余卓平 魏学哲
副主任王雨晴 史翊翔 明平文 屈治国 戴海峰
委 员王 宁 王 婕 王 超 王文凯 王兴宇
王学远 史继鑫 包 成 朱跃强 刘旭东
孙 立 李 冰 李成新 李伟松 杨海涛
何士娟 张扬军 张国宾 范峻华 胡宝宝
袁 浩 涂正凯 涂宝峰 梁 波 曾泽智
赖 涛 蔡宁生
(以上按姓氏笔画排序) 丛书序
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其中指出到2025年,氢储能等长时间尺度储能技术要取得突破;开展氢(氨)储能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优化设计研究。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氢能清洁低碳特点,推动交通、工业等用能终端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同时,明确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是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
当前我国担负碳达峰、碳中和等迫切的战略任务,交通领域的低排放乃至零排放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突破口。氢能燃料电池已经体现出了在下一代交通工具动力系统中取代传统能源动力的巨大潜力,发展氢能燃料电池必将成为我国交通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的必要支撑,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交通体系的关键一环,也是加快我国技术创新和带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丛书共5个分册,全面介绍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原理和工作机制,系统总结了其设计、制造、测试和运行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深入探索了其动态控制、寿命衰减过程和优化方法,对于发展安全高效、低成本、长寿命的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本丛书系统总结了近几年“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中关于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取得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装备成果,另外在推广氢能燃料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