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商人:近代早期中国的企业家

[美] 曾小萍
序言 中国历史上的自贡 本书记述的是中国最早的私人高资本、高生产能力工业企业——食盐制造企业的百年兴衰。这些企业清朝中期时出现在今天的四川省自贡市。这是一部商业史的著作,也是一部与外界互不关联的商人圈的社会史——他们调配经济、社会和政治资源,向我们呈现了帝国边缘地带的中国城市精英的形成。这些商人本身从事多种产业,但以生产食盐著称。19世纪时,食盐从卤水中提炼,而卤水则从当地群山中开凿的深井中汲取,然后通过笕送至盐灶,这些笕随地形上下起伏,像巨大的竹制过山车,最后,卤水在盐锅中煎烧,许多盐锅由当地开采的天然气供热。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鼎盛时期,组成自贡的两个镇——自流井和贡井——是中国最大的工业中心。横跨两镇的富荣盐场的盐产量占四川盐业生产的60%。它的工人,是最早的一批离开村镇来工厂做工的男人(因为这是只有男性参与的产业),这些人做工,不只是在一些年份或是农闲季节,而是从早到晚且终老一生。它的企业家们,不论大小,是创建产业资本并发展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先驱。最成功之处在于建立了大规模的横向、纵向一体化企业,它们主导着四川南部的经济,也使得它们的股东们跻身中国最富有之人的行列。 我讨论自贡的食盐生产商,有两个目的:更好地理解建构中国内生型经济发展的制度,以及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更宏观的企业史框架内,重新解读中国商业史。凡是了解这些中国工业家的人都明白,他们的经历只有部分是后人可以体验的。他们的成功,部分是拜大自然恩赐的储量丰富的卤水和天然气,这些直到今天仍然构成了自贡工业发展的基础。然而,自贡商人筹集资本、发展和利用新技术、占据市场以及组建和维持合作商业组织的能力,表明他们对于极幸运的地质条件的依赖是很有限的。同任何地方的企业家一样,他们是在塑造了他们商业行为的文化资源和政治现实的综合体中奋斗,而在他们追求利润时,这一综合体也被他们所利用。 自贡人组建他们的商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