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家

鲍冷艳
译者序 本剧《探险家》(THE EXPLORER)从内容上看,属于传奇剧(情节剧),但在有些介绍毛姆作品的资料中,将其归入喜剧。考虑到本剧有一个大致圆满的结局,并且结构与《圈》、《弗雷德里克夫人》、《杰克·斯特劳》、《多特太太》等大不相同,为体现喜剧风格的多样性,将它纳入毛姆喜剧系列中。 关于《探险家》,要说明两点。 第一,奴隶贸易和殖民历史。从历史上看,欧洲、非洲以及西亚地区,互相掳掠对方的民众为奴隶的行为已经持续了数千年。即使近些年来,偶尔还传出在战乱频仍的非洲大陆和西亚的某些区域,青壮年被当作奴隶贩卖的新闻,这对自诩文明的现代社会,不啻为一记记响亮的耳光。本剧中,毛姆虽然表明憎恶奴隶贸易的态度,但对英国的殖民政策却颇有维护之意,而且从作家后来的人生经历来看,他对帝国的荣光还是挺留恋的(毛姆曾经当过间谍,而且似乎颇有成绩)。在这点上,萧伯纳远比毛姆更为冷静尖锐,比如《芭芭拉少校》中,萧翁借剧中人物讨论军火贸易的过程,毫不留情地批判了英国这种到处煽风点火,以致生灵涂炭的对外政策(美其名曰的“大陆平衡手”)。在本剧中,毛姆通过男主角亚力克之口,说出了“为国效力”的理念。当然,换个角度来看,倒也正常,毕竟爱国情怀是人之常情,只是我们作为后世的中国读者,对此要多加留意区分——不能因为喜欢某个作家,连带对残酷邪恶的殖民政策都有好感吧?不过,毛姆作为直面真相的优秀作家,并没有完全受这种心绪的摆布,两次世界大战以及种种现实状况,使他产生强烈的幻灭感,于是有了《刀锋》(1944年)——但那是后话,与本剧的关系不大,不再赘述。 第二,本剧另有同名小说。剧本中的人物形象更为干脆利落,而小说营造的氛围更为复杂,人物内心的活动更为幽晦纠结,可能同一个人物,会令读者有不同的观感,基本属于两个独立的作品,因此阅读体验也大不相同。另外,本剧的四幕之间,时间跨度都挺长的,而且第二幕的背景还放在了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