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区年鉴
[英] 约翰·高尔特
译后记
如果说半年前我是凭着一股翻译文学作品的热情,贸贸然投入本书的翻译工作,那么经过这段时间的辛勤打磨,当一段颇有代表意义的,工业革命初期的苏格兰乡村历史图景,以中文的形式呈现在我自己的面前时,我想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工作上的成就,掩卷而思,这部以普通人的视角,记录普通人在大时代中悲喜人生的作品,以其质朴诙谐的文字和深沉悲悯的情怀,在不知不觉中震撼了我的灵魂。
十八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初的西方世界是一个波澜壮阔的舞台,美国的独立战争,法兰西的大革命,君权与民权,宗教与世俗在做殊死的角力,而作者偏偏举重若轻,将某个苏格兰乡村半世纪的生活场景,事无巨细,原原本本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这其间或许没有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也没有罗曼蒂克的故事情节,只是透过一位乡村牧师的眼光,不动声色地讲述了几个家庭及其成员的生老病死与悲欢离合,这里有平民,也有贵族,有富甲一方的大工厂主,也有一文不名的疯女人,他们的命运在同一方水土中纠缠交织,文字虽然平和,却也令人唏嘘,细细品来更是不乏生命的热度和厚度。
这是一部讲述普通人历史的编年体小说,以主人公鲍德威牧师的传道生涯为背景,以女教徒马尔科姆太太一家的命运为主线,忠实记录了传统苏格兰乡村在大时代背景中的风风雨雨,虽然篇幅不长,却涉及了普通人的宗教情怀,重商主义对农业社会的冲击,资产阶级思潮对乡村教会治理体系的动摇,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就人物而言,则塑造了恪尽职守的鲍德威牧师、虔诚隐忍的马尔科姆太太、促狭任性的麦克亚当夫人,风趣大度的伊戈尔香姆老爷,以及为情而亡的疯女人麦琪,等等,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这些身份与性格迥异的人物,在泪水与欢笑中粉墨登场,演绎人生的起起伏伏,所谓真水无香,作者以不动声色的笔触娓娓道来,却总能在不经意间,如春风化雨般撩起人内心深处的柔情。
翻译是一个深度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转达的过程。
在阅读中,我深深地感恩,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