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信息经济的结构

张翼成 吕琳媛 周涛
图片 新经济丛书总序 新形势呼唤新经济,新经济呼唤新理论 周 涛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研究院 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求大求胖,而是要由大转强,由胖转壮!劳动人口多,劳动力成本低所带来的红利,已经不足以支撑中国经济继续高速且稳定地向前发展。西方工业国家的发展已经显示,如果没有新兴经济形态,也不依靠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传统经济形态连续的、惯性的力量,已经不足以全面支撑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国恐怕也不例外。 新形势下的持续健康发展,亟需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时代在变化,新旧也在不断更替:以前是新的,现在看起来可能是旧的;现在是新的,未来看起来可能是旧的。因此,新经济并没有一个亘古不变的边界!如果把新经济看作是新动能的主要承载,那么,可以大致根据新动能的来源划分出新经济的大致领地。首先是技术的突破创造了新动能,对应于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等形态;其次是商业模式的创新释放了新动能,例如流量经济、共享经济等形态;再次是国家战略牵引出新动能,例如国家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重视,大幅度推高了绿色经济的地位;最后是消费升级产生了新动能,例如精神需求的提升催生了创意经济的崛起。 尽管新经济形态大相径庭,但总体而言,新经济具有聚合共享、跨界融合、快速迭代、高速增长等特性。它们高速发展,有很高的平均收益,但又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它们尚未形成类似于传统行业的成熟的产业生态,但又具备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甚至助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潜力。它们中的大部分是轻资产的企业,但它们的发展又特别需要资本的助力。它们中的一部分会成为未来经济的支柱,而另外的部分则会衰败甚至消亡。 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在经济理论和方法方面的贡献却无法与这个地位相匹配。与此同时,主流经济理论在解释经济现象、预测经济趋势、发现经济风险、给出经济政策等方面一直疲软。随着新技术和新经济形态的出现,理论和现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