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蠢的核弹:古巴导弹危机新史

[美] 沙希利·浦洛基
献给那些敢于冷眼旁观、直面真相的勇者 今天,这个星球上的每一位居民都必须思考,当地球不再适合居住时,我们该如何自处。无论何种性别、何许年岁,每一个男人、女人和小孩都生活在核危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下,悬剑之线,细若青丝,随时可能因意外、误判或一时冲动而被斩断。 —1961年9月,约翰·肯尼迪\(^{1}\) 当然,我很害怕。只有疯子才不会感到恐惧。我所恐惧的是在核战争蹂躏下包括我的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将会面临的危机。如果是恐惧帮助我避免了这种疯狂行径的发生,那么我对这种恐惧感到欣慰。今日世界存在的诸多问题之一,就是能深切感知核战争危险的人还不够多。 —1962年12月,尼基塔·赫鲁晓夫\(^{2}\) 中文版序 五段旅程 这五本书是一个系列,探索并解释了漫长的20世纪的多重变革。它们探讨了强权的衰落和新的国家意识形态的兴起,揭示了不同思想、不同政体间的碰撞,并讨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和核时代给世界带来的挑战。这五本书通过创造叙事,换句话说就是通过讲述故事来实现上述目的。这些故事包含着对现在和未来的启示,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中国有句谚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与之最接近的西方谚语是罗马政治家和学者马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的名言:“历史乃人生之师(Historia est magistra vitae)。”自这句话问世以来,历史的教化作用曾多次被怀疑,在过去几个世纪里,持怀疑态度的人远多于相信的人。但我个人相信,历史作为一门学科,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还可以作为借镜,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只有努力将所研究的人、地点、事件和过程置于适当的历史情境中,才能理解过去。 英国小说家L. P. 哈特利(L. P. Hartley)在1953年写道:“过去是一个陌生的国度,那里的人做事的方式与众不同。”这句话很有见地,我也把我的每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