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2017年12月上(No.103)

magasa等 编
编辑团队 magasa:影评人,为多家媒体撰稿,曾担任戛纳国际电影节「影评人周」评委、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评委。 LOOK:自由影评人。 本期作者 韩梦想:教书匠,香港电影研究爱好者,杜琪峰铁粉。 沉思羊:留美艺术硕士,实验音乐人,成长中的作曲家与声音艺术家。现居美国旧金山。 Multivac:多年致力于翻译、介绍欧美漫画,希望让国内有更多人能了解这个庞大的世界。 talich:电子工程博士,从事癌症研究工作,并撰写关于电影文化、美国政治和历史的文字,先后出版《talich侃美国》(字节社电子书)、《天堂在上,美国在这儿》。 香港有个王天林 韩梦想 提起「王天林」恐怕很多人能想到的是他晚年在杜琪峰电影中出现时的样子。目前,即使是在「香港电影」的研究视野之下也不是关注的重点和热点,一是因为他作品众多,水准不一,二是类型庞杂,很难从中总结出特定的风格,以至于容易在香港电影的历史长河里被忽视。 然而,抛开「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的故有偏见和执念,对王天林的发现和研究却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作为「匠人导演」的典型代表,王天林导演秉承着「按时按照要求最好的完成工作」的职责,体现的是导演修养的另一个层面,现在看来越发的可贵和可敬,本文就主要以他在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的创作为主,从「去作者化」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这一对于香港电影有着深远影响的匠人导演。 一、「电懋」公司与1950年代香港电影 成立于1956年的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懋)无疑是香港电影史尤其是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史上绕不开的一个论题。承接于永华公司在香港置办的电影实业,依托于陆氏家族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其在星马地区庞大的电影发行放映网,电懋率先在香港开启了「大制片厂时代」,其和之后的邵氏兄弟(香港)股份有限公司几乎构成了香港电影在经典时期的主体。电懋公司在香港的出现不但意味着产业的变革,其出品影片的流行更是给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