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城市内部(修订本)

王笛
文前辅文 我把为民众写史的史观,融会在我的历史重构和叙事之中。 王笛 导言 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在2003年和2008年分别出版了我的英文著作Street Culture in Chengdu: Public Space, Urban Commoners, and Local Politics, 1870-1930和The Teahouse: Small Business, Everyday Culture, and Public Politics in Chengdu, 1900-1950,两书的中译版《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和《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分别于2006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2010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这两本书的巨大成功以及在学术界和社会上的强烈反响是我始料未及的,《街头文化》2005年获得了美国城市史学会两年一度的最佳著作奖,其中译本被《中华读书报》评为2006年十佳图书,《茶馆》的译文本则被《南方都市报》评为2010年十本“年鉴之书”之一。学术刊物、报纸杂志、网络上的各种评论,其数量之大,已经远远超出这两本书本身的文字量。 这两本书的成功当然取决于各种因素,但重要原因是它们反映了以微观历史和新文化史的方法研究中国城市的新取向,以及在理论、方法和实践上的新探索。在这两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以及它们出版之后,我在世界各地的学术机构做演讲、接受各种杂志约稿、媒体采访等,人们就这两本书的方法、观点、资料、写作曾经提出过各式各样的问题,他们的问题促使我将自己关于大众文化和下层研究的许多思考加以总结,而且我在写作《茶馆》第二卷的过程中,对中国城市的研究又有了不少的新探索。所以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便是从书写城市的日常史诗、新城市史的视野与方法、新文化史的理论、新城市史研究的路径与概念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