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时,请大声朗读情书

梁彦增
序 这些是属于年轻人的故事。 作者和我一样来自东北,他比我更北一些,文字里自然带着冷冽的部分,厂区、火车、寒冷冬季、酒和血性,从雪地里破土而出的人们和被反复捆绑又挣脱的生活。这是今天大家以“东北文学”来代称东北作家群时,脑海中常会浮现的形象。 但这本书中的故事属于更新的时代。在这些故事当中,整片土地的辉煌与寂然的过程已然流逝,年轻人用年轻的视角注视着这些踉跄的时空,他们以上一代人的描述来生成对那些逝去时代的印象,他们出走,看到家乡之外的世界,然后返回。游戏厅,台球房;松花江的冰面,北京的夜晚;上海的躁动,广州的濡湿。 诚如彼得·伯克所言:“每一代的成员分享某种经历和记忆……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回应着相同的境遇。”我并不将这些故事完全看作对家乡的摹写,而更多地将其归属于时代的精神困境。“他可能是希望我能看看,我的故乡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可他试图让我记住的一切,即便是他自己都不完全了解。三十年前的双鸭山,现在的双鸭山,我眼中的双鸭山和他所说的双鸭山,也许根本是四个地方。”一位远离家乡三十年,回到故土的老人,一位生长于上海,从未见过父亲家乡的女儿,下一代见证着上一代曾经逝去的记忆,却已无法锚定当时的任何坐标。 带着各自的记忆与理想从熟悉的生活中走出,漂泊于陌生与完全异质化的远方,“家乡”这一概念在这个时代逐渐找不到一个具体的锚点,成为远远回望下的一团模糊印象,成为需要反思和重构的存在。我们在远方和家乡间往返徘徊,以此处的茫然消解彼处的茫然,在飞速变化的现实中抓取稍纵即逝的确定性。而在往返徘徊的过程之中,过往的自己,现在的自己和那个存在于记忆中的自己,或许已然是三个不同的人。文学是一个“异质的世界”,我们将自己的不满足,将自己无法消弭的矛盾寄托其中。从“大侠”范东和垂杨柳的身上找寻自己过往的印记,从朱鹮和文森梁的疯狂中窥探理想的影子,从世界喷吐的雾气中破冰而出,我们被这种不安分所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