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

[美] 奥利弗·格洛格
文前 谨以此书献给特蕾西 前言 加缪,何许人也? 如今,阿尔贝·加缪已成为最著名的法国哲学家之一——虽然他并不以哲学家自居。同时,他或许也是全球最受读者欢迎的法国小说家。他的作品是众多电影,甚至是流行音乐的创作灵感来源,法国和美国的领导人也时常引用他的作品来表达赞许。 人们所敬仰的加缪究竟是何许人也?是那个在20世纪30年代勇敢无畏、孜孜不倦地探察法国统治下的阿尔及利亚卡比利亚地区本地居民的悲惨生活的记者吗?还是那个认为法国唯有保持对阿拉伯地区的有力控制才能自救的人?我们赞扬的对象是不是那个在德国侵略法国期间,在秘密抵抗报纸上发表文章的作家呢?我们岂能赞扬那个为了让自己的哲学论文通过纳粹的审查而同意删去论文中关于卡夫卡的章节的野心作家?我们是要颂扬那个在自己最出名的小说《局外人》中对婚姻、哀悼和社会流动性提出疑问的作家,还是那个在同一部作品中没有给任何阿拉伯角色取名字的作家呢?当我们谈到加缪时,我们指的是那个支持死刑的反抗者,还是那个后来又反对死刑的哲学家呢? 加缪内心深处充满矛盾。他是法国启蒙运动平等主义理念的坚定信徒,部分原因在于,加缪的父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而法国政府给予了他们一家实质性的抚恤和帮助,并通过教育让他摆脱了童年时期的贫困。然而,他在那个时期经历的艰难困苦,以及他在法国殖民统治下的阿尔及利亚的成长经历,使他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法国对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的压迫是如何背离这些平等主义理念的。在他的一生和作品中,加缪在回避这种矛盾和直面这种矛盾之间徘徊不定。最终,这种二元性塑造了他的身份。压抑和正视这种意识的矛盾冲动,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形式激发了他的写作热情。 本书概述了加缪的生平和作品,同时也没有回避加缪立场上的模棱两可,因为这是理解加缪的重要著作,以及探究他今日再度受到关注的奥秘的必要前提。 第一章 生于阿尔及利亚的法国之子 加缪的作品(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