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忘三二

李娟
李娟记 (代自序) 从前有人生了个女儿,她决心要给她取一个最特别的名字,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名字。为此她翻烂了字典,终于由一部电影得到启发。她激动极了。 她为她取名为“娟”。 是的……就是我……李娟…… 我曾经看过一个关于中国人常用名的统计,叫“李娟”的约二十四万人,远远超过阿勒泰市的市民总数。使用率位列全国十强。排名仅次于王明、刘强和张红。 每当我向人做自我介绍,对方一听往往立刻接口:“哦我也认识一个李娟。”我说:“是的这个名字很普遍。” 开场白万年不变。 我相信大部分人的手机通讯录里都存有一个以上的李娟。我手机里就有三个。 有段时间我收稿费的地址设在朋友老梁那儿。我不在阿勒泰时,她随便找个李娟借下身份证帮我把钱取出来。 上中学那会儿流行交笔友,其他年级其他班的其他李娟也不知错拆了我多少信!后来我的笔友越来越少,我怀疑都跟她们好上了。 开始写作之后,发现热爱文学的李娟也不少。我们新疆就有两个,大家只好以“大李娟”“小李娟”区分之。 我曾经合作过的一家出版公司的作者队伍中有三个李娟,以至于有一次财务把我的版税误打到其他李娟账户上。 此外的不便还有,经常会无缘无故遭到读者痛心疾首的指责:“李娟,看了你近期发表的那篇在丽江的咖啡馆怀念张爱玲的文章,对你实在太失望了……” 她失望,我更失望。我没事怀念张爱玲干嘛?就算要怀念,哪儿不能怀念,干嘛非得跑到丽江去? 话说我从小就佩服“佚名”这个人,到处发表作品,创作跨美术文学诗歌音乐多界,还活了好几千年。现在呢,好多人都佩服我,写作风格多变,昨天还在种地养鸡喂牛,今天就漫谈文化与传承,明天又跑到丽江怀念张爱玲。 想过很多次,干脆取个笔名算了。可取名这事更令人烦恼。世上那么多父母为了给孩子取名而殚精竭虑(比如我妈),更别提自己给自己取。况且,到了这把年龄了突然换名字,对我来说简直跟整容一样尴尬。 哎,李娟就李娟吧。好比自己个儿矮的问题,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