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仍在谈论杜拉斯

黄荭
献给母亲 序 杜拉斯之季 一 1950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和龚古尔奖失之交臂;1961年,《长别离》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1964年,《劳儿之劫》出版,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撰文“向玛格丽特·杜拉斯致敬”;1974年,《印度之歌》获戛纳电影节艺术和实验电影奖;1984年,《情人》荣膺龚古尔奖;1992年让-雅克·阿诺(Jean-Jacques Annaud)执导的同名电影海报贴得满大街满世界都是,梁家辉和珍·玛琪(Jane March)演绎的情爱在欲望都市泛滥成灾,杜拉斯终于成了一个“通俗作家”…… 盖棺论定?死亡会加快时间的筛选,要么被读者淡忘,要么成为一种共同的文学记忆得以流传。2006年,杜拉斯辞世十周年之际,我们已经有种强烈的感受:杜拉斯的作品正在被经典化。那一年,《音乐》《痛苦》《广场》《死亡的疾病》《夏雨》《广岛之恋》被再次改编搬上舞台,巴黎的影像资料馆(Forum des images)举办了杜拉斯电影回顾展,法国国家图书馆举办了她的手稿展和系列讲座,冈城的现代出版档案馆(IMEC)推出“关于爱”的展览,特鲁维尔的黑岩旅馆举办一年一度的“杜拉斯日”……与此同时,法国各大报纸杂志也纷纷推出纪念专号或刊登大篇幅的纪念文章,如《欧罗巴》(Europe)、《文学杂志》(Magazine littéraire)、《读书》(Lire)、《新观察家》(Le Nouvel Observateur)、《观点》(Le Point)、《解放报》(La Libération)、《世界报》(Le Monde)、《费加罗报》(Le Figaro)等。而随着2011年杜拉斯作品全集一、二卷在“七星文库”出版,三、四卷于2014年面世,杜拉斯已然是端坐文学先贤祠的标准姿态:不朽。 二 她说:“写作如风,赤条条来,就是墨,就是写,和其他任何进入生活的东西都不一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