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礼之年

傅小敏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随笔集,收录了作者在巴黎留学期间的日记和在法国及其他国家旅行时的游记。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巴黎游荡者”和“雾海上的旅人”。上半部分集中于作者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记录和哲理性思考,下半部分则是以作者在巴黎所受到的艺术教育为眼,旁观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美术、音乐、建筑等文化现象,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本书最大的亮点是作者在留学生活和旅行过程中对现代艺术、古典音乐、哲学思想的各种探讨,叙事与思辨穿插结合,内容丰富有趣,语言清新凝练,既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也能引领读者进行深邃思考。 前言 旅居异国的第二年,某天我发觉自己的中文写作能力大幅减退,我忽然感到惊慌不已。由于必须在全法语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再加上之前几年专注于准备法语考试和留学申请,我已经长久没有用中文组织过通顺的句段,没有阅读或书写过汉语的文章。就在我连做梦和思考使用的都是法语的时候,我开始惧怕丢失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中文语感。 我自幼热爱文学与写作,虽然本科考入中文系算是实现了心愿,但此后我只习得了一堆学术写作的技巧,掌握了错综复杂的概念和术语,学会了约束主观情感和想象力。写作确实犹如饮水进食般频繁发生,可我却渐渐忘了如何写好一篇“无用”的文章,语言似乎退化为符号,文字也仅关乎效率,修辞与诗性缺乏茂盛生长的空间。如今远离故土,法语成了我的工具语言,我反而意识到汉语之美有多么可贵。在不需要借助汉语实现任何功利目标的领域,我重新拾得对于中文写作的热情。 然而想要恢复即将被我遗失的中文语感绝非易事,这种经验就好像长时间病变的肢体终于得到治愈,重新投入使用却再也无法被有效驱动。四肢功能衰退尚能通过物理复健来弥补,但大脑皮层中,对于这部分身体的感知和记忆却永远无法变得完整。当我有意识地从事写作的这种自我训练,我常有不可遏制的无力感,因为找不到精准表意的词语而如鲠在喉,仿佛体内始终有个部位隐隐刺痛,我却对痛感束手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