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奥] 弗朗茨·卡夫卡
图片 卡夫卡画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卡夫卡的《美国》:一个迷离世界的序章 谭渊 在20世纪的文学星空中,卡夫卡犹如一颗闪烁着独特光芒的恒星,以其深邃、迷离、荒诞的文字风格和令人难以捉摸的笔触,吸引了无数读者进入他构建的奇特世界。但他却于1924年6月去世前留下遗嘱,要求将其手稿全部焚毁。幸而作为遗嘱执行人的好友马克斯·布罗德深知卡夫卡作品的价值,故此反其道而行之,将卡夫卡没有完成的诸多作品整理出来发表,这才逐渐引起世界文坛的关注,进而引发了一场持续至今的“卡夫卡热”。 卡夫卡在世时正值奥匈帝国一步步走向崩溃,他选择了远离政治旋涡,在柏格森、尼采哲学的影响下,用象征直觉的手法,通过构建荒诞、变形的故事,塑造出在社会环境重压下一步步陷入孤独乃至绝望的个人形象,并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展现出一幅充满悖论与矛盾的资本主义社会景象。作品《美国》便讲述了这样的故事。《美国》原名《失踪者》或《消失的人》(Der Verschollene),出版于1927年。其中第一章《司炉》曾以短篇小说形式发表,是卡夫卡的早期代表作。对于那段创作经历,卡夫卡曾在1910年5月17至18日的日记中写道:“我写这个完全是出于对我这副皮囊和它的未来的绝望。” 《美国》的故事从十六岁的少年卡尔开始,他在懵懵懂懂中被女仆所引诱。由于女仆生了孩子,少年的父母决定将他送到美国,希望全新的环境能为他带去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然而,父母的决定却将少年带入了一个更为复杂、混乱的世界。 还在开往美国的轮船上,少年就经历了种种奇遇;踏上美国土地后,他更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从他们的身上逐渐了解到这个国家的真实面貌。他看到了社会的贫富差距,看到了人性的扭曲与异化,也看到了权力的腐败与压迫。在这个看似自由、充满机会的国家,少年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与迷茫,在不断追逐幸福的过程中,却越来越深地陷入了无尽的幻灭与绝望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