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

朱光潜 等
图片: 朱光潜逃难途中夜宿过的天津万国桥(今解放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闻一多、朱光潜等教授们不得不携带家眷,南下逃难。 朱光潜在散文《露宿》中对逃难经历有精细地描写:“由平到津的车本来只要走两三个钟头就可达到,我们那天(8月12日,距北平失陷半月)整整地走了18个钟头。晨8时起程,抵天津老站已是夜半。……马路两旁站着预备冲锋似的日本兵,刺刀枪平举在手里,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我们的命就悬在他们的枪口刀锋之上,稍不凑巧,拨剌一声,便完事大吉。没有走上几步路,就有五六个日本兵拦路吼的一声,叫我们站住。” 图片: 闻一多治印(1946年)赵沨 摄 清华、北大、南开三校一千六百多名师生长途跋涉,先到湖南长沙组建临时大学。1938年2月,战火逼近湖南,师生再迁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战时昆明经济凋敝,联大教授们生活急剧恶化。闻一多全家老少八口,他的薪水不足以养家,生活捉襟见肘。他卖掉皮大衣、书籍换钱买米,最后做起了篆刻生意。篆刻既可增加收入,又不失风雅,很符合他的身份。他说:“我还有一双手,别的劳动不会,刻图章的力气还有呀!” 图片: 西南联大教授浦江清用骈体撰写的《闻一多教授金石润例》 闻一多挂牌治印前,浦江清教授精心写了一篇文采斐然的骈文《闻一多教授金石润例》:“……浠水闻一多教授,文坛先进,经学名家,辨文字于毫芒,几人知己;谈风雅之原始,海内推崇。……”校长梅贻琦获悉,联合冯友兰、朱自清、潘光旦、蒋梦麟、杨振声、罗常培、陈雪屏、熊庆来、姜寅清、唐兰、沈从文等十一位教授具名推荐,完成了一份文化含量极高的广告。 图片: 抗战时期的朱光潜(右) 多年后,有学生在回忆录里记载了一件“厚积落叶听秋声”的趣事。一次,几名学生受邀到朱光潜家中喝茶。当时正值秋天,朱光潜家的院子里积着厚厚的落叶,走上去飒飒地响。一名男生见状拿起一把扫帚说:“我帮老师把这些枯叶扫掉吧。”朱光潜赶紧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