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罪治理50讲

刘哲
序 言 轻罪为什么要治理? 为什么要专门讲“轻罪”治理,而不是“犯罪”治理? 首先,轻罪案件已经占到全部案件的80%~90%,也就是说轻罪的数量占了全部犯罪的大头,治理了轻罪,也就治理了犯罪的基本盘。 其次,相对于重罪案件来说,轻罪案件更容易找到规律,因为很多轻罪都是法定犯,往往有一些社会的、经济的、机制的、环境的背景和规律,找到了规律就更加容易治理。而重罪案件往往是极端恶性犯罪,它们具有偶发性,呈现点状分布,不容易总结出规律,因此也就不容易进行治理。比如,如何预防杀人犯罪发生?恐怕就比较难给出具体的答案。但是对于预防“超市盗”,就更容易总结出人防和技防的规律和方法。 再次,轻罪案件既有个体性的原因,也有社会性的原因。发现并治理了社会性的原因就相当于治理了犯罪的源头,就实现了诉源治理,也就是让本不应该发生的犯罪可以不再发生。比如“超市盗”中包含了科技手段应用所带来的道德风险问题,如果进一步提升技术手段,实现漏扫自动提示以至无法漏扫,就可以实现科技背景下的他律,从而实现“不能偷”的效果,进而促进“不想偷”的道德自律。 最后,轻罪处于犯罪的边缘,对轻罪犯罪人而言,拉一把他就上来,推一把他就下去。而且轻罪覆盖面大,每年一百万犯罪,九十万轻罪,如果可以消减一部分,那就是几万人和几十万人的人生。再加上目前的前科消灭制度缺失,犯罪附随后果沉重,其负面效应不仅加诸犯罪人本人,还会对其子女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如果可以治理掉一部分轻罪,那么即使在犯罪附随效果不能马上消除的情况下,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刑罚的负面效应。对于社会、对于个人而言其实是双赢。 在我国当前的犯罪结构中,不仅仅是轻罪比例高,而且案情往往比较简单,这种案件结构就启示我们在轻罪治理上可以从两个方面发力。 1. 治理 我们要深刻地理解“最好的刑事政策就是社会政策”的本质含义。 犯罪并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不是个人承担责任了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