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传奇通论

俞为民
前言 在古代戏曲史研究中,学术界一般都将传奇与南戏看作是两种不同的戏曲形式,只是对南戏与传奇的界限,各家有不同的见解,或以年代为限,凡是宋元的是南戏,明清的则为传奇;或以魏良辅改革昆山腔为界,按照经魏良辅改革后的昆山腔所作的长篇剧本是传奇,梁辰鱼的《浣纱记》即为传奇之首。我们认为,南戏与传奇是同一种戏曲形式,传奇是南戏在明清的继续流传,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一般说来,要区分事物的不同种类,这些事物必须具有各自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必须具有决定该事物性质的意义,即本质特征。作为戏曲来说,决定其形式的本质特征有三:一是音乐体制,一是脚色体制,一是剧本体制。南戏和传奇的音乐体制,都是联曲体的音乐结构,即都是联合多支曲牌演唱故事,不同于板腔体戏曲的音乐结构。而且南戏的四大唱腔在明清传奇中仍在传唱,尤其是昆山腔和弋阳腔,成为明清传奇的两大主要唱腔;南戏和传奇的脚色体制虽有差异,南戏是生、旦、净、末、丑、贴、外七个脚色,而传奇有十二个脚色,但这是同一种体制的差异,这是因为南戏在形成初期,其脚色分工不细,故只有七个脚色。传奇只是在南戏的七个脚色的基础上派生、增加了几个脚色,而两者以生、旦并重和上场脚色皆可唱的体制还是一致的;南戏和传奇的剧本体制,与两者的音乐体制相关,都是长短句体曲文形式,不同于板腔体戏曲的上下句的曲文形式。 因此,从南戏与传奇的本质特征即音乐体制、脚色体制和剧本体制来看,两者之间虽有差异,但这是同一种艺术形式在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两者的本质特征没有改变,正因为此,在明清人的有关曲目和曲论著作中,也是将“南戏”、“传奇”作为同一种戏曲形式的。如明吕天成的《曲品》品评与记载的剧目包括了宋元南戏与明代传奇的剧目,统称为“传奇”,只是按照时代的先后,分为“旧传奇”与“新传奇”两类,“旧传奇”便包括了两宋、元代、明初三个时期的南戏剧目,如将产生于宋元及明初的《荆钗记》《白兔记》《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