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写作原来是这样:语言、逻辑和结构的全面提升(珍藏版)

易莉
推荐序一 用心写作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易莉博士将自己多年的写作经验和指导写作的经验成文付梓,我有幸得以先行浏览文稿多遍,读来爱不释手、欲罢不能,欣然提笔为她的这本处女作作序。 易莉博士和我结缘于十年前。彼时,在中山大学有一群人想推动中国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跨学科研究,我和易莉博士都参与其中。她在美国杜克大学接受过心理学方向的严格学术训练,回国后选择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她有着非凡的勇气和情怀,做出这样的选择,是明心见性使然。她能够持之以恒至今,其中或有困惑和痛楚,但我相信更多的是未与外人道的喜悦。这种专注的秉性是她成为一位杰出的青年学者的依凭。 易莉博士不仅擅长科学研究,而且热衷于学术写作。她的行文言简意赅又不失逻辑性与严谨性,我一度认为写作是她的天赋。这当然不完全对,她也曾困惑,也曾遇到障碍,有幸遇到了好老师。以往我多次听她诉说她的经历,再次于书中读到,她那份乐观顿时又鲜活了起来。她坐在中山大学图书馆那个有玻璃屋顶的角落重拾笔墨,坚持于愉悦之中,何其幸也。我也有幸,在学术写作和心理学方面向她学习了很多。 易莉博士在中山大学和北京大学开设心理学学术写作课程多年。本书源于她在学术写作上的教与学的积累,虽只有区区12章,但章章递进,浑然一体,传递的信息非常明确:学术写作是个技术活,是有章法可循的,通过大量训练并从错误中学习,你也能成为优秀的写作者!与大部分讲写作规则、指导思想的学术写作书不同,教学相长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易莉博士注意到中国学生在写作规则、指导思想和写作经验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也注意到了这些问题的原因,她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想办法解决问题。这对老师的要求是很高的:知行合一。我见过许多优秀的学者,但好老师甚少。我思考过易莉博士为什么能成为好老师,有不少原因,但最重要的恰恰就是她的心理学背景。心理学这个学科是非常独特的,兼具理学的科学精神和社科的人文情怀。正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