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周刊·2013年第08期

香港凤凰周刊杂志社
需多渠道改革养老保障制度 两则与养老金相关的新闻,把争议多年的养老制度改革,再度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并一度成为“两会”热点。中国社科院《2012社会保障绿皮书》调查显示,不同养老保险制度下的养老金最低200元,最高1万元,两者相差近50倍;近四成的人认为养老金不能满足生活之需。另一则新闻是人民网对“2013最受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的调查,“社会保障”一栏高居关注榜首,98%的网民认为废除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双轨制的条件已成熟。 用养老保险解决劳动者的老有所养,是现代国家通行的福利原则。因政治和文化认知的不同,各国奉行的养老政策有很大差别。北欧国家注重公民的平等权利,养老保险成为平等分配给民众的福利,政府通过法律提供全面的公共服务,几乎包揽了公民从摇篮到坟墓的所有福利。英国养老保险主要保障民众的基本生活条件。德国则注重平衡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强调公民对社会贡献的大小,福利与个人的社会贡献成正比。 除了北欧国家的高福利外,这些国家的养老政策虽名称细节不同,但总体说来,都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块是国家强制性的基本养老保险,它是民众养老的最后防线;第二块是补充性的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它主要来源于雇主和雇员的缴费。美国的企业年金市场目前发展得最大,它不仅为美国国民提供了来自政府福利以外的补充福利,还为政府分担了社会保障的一部分责任,成为美国社保体系市场化的主要物质基础。第三块就是个人储蓄与商业保险,是个人想维持更高的退休生活标准的一种选择。各国规定虽各不相同,但在基本养老保险这部分,都是以公平作为政策制定目标的,这是国家养老保障的福利本质所决定的。无论何种社会形态,国家提供给社会成员的公共服务和福利,都应当是均等的,因为每个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如果重大的公共服务,从制度上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感,就会造成其他群体的被剥夺感,最终造成社会群体的撕裂,影响稳定。 目前中国的基本养老金差距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