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帛书版全本全译全析
[春秋] 老子 著 秦复观 注解
版本说明
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批帛书古籍中,有两个版本的《道德经》(题名《老子》),分别被称为“帛书老子甲本”“帛书老子乙本”。专家整理后发现其内容与传世了一千七百多年的通行本——“王弼本”——有着巨大的差异,从此拉开对《道德经》文本质疑与溯源的大幕。
此后又有几个珍贵的早期古本相继被发现,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本”(简称郭简本),以及2009年面世的北京大学藏西汉竹简本(简称北大本)等。这为我们追寻最接近原貌的“道德经”文本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本版以帛甲本(《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1976年版)为底本,辅以帛乙本,同时参考郭简本、北大本、王弼本、河上公本以及几个有代表性的当代校本,正文的勘校亦多采用诸多学者专家的研究成果,如著有《帛书老子校注》的高明教授等,不一一鸣谢。
校注详情请参阅本书“后记”。
为便于传播,本书书名仍沿用《道德经》。本版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更接近“道德经”原貌且易读的普及型读本,以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中华经典的伟大思想。
注:史料凡有阙字或无法辨识者,皆用“□”代之。 上篇 德经
01章-38-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具上乘之德者,不以施行德为目的,所以才具备了真正的德。具下乘之德者,处处以施行德为目的,所以不具备真正的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
具上乘之德者,自然行事,无所图求而为之。具上乘之仁者,施仁爱于人,无所图求而为之。具上乘之义者,施义举于人,有所图求而为之。而具上乘之礼者,施行礼于人,得不到回应,就举起胳膊强迫他人遵从。
故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
所以说道失去了,德开始得到推崇;德失去了,仁开始得到推崇;仁失去了,义开始得到推崇;义失去了,礼开始得到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