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

[英] 威廉·莎士比亚
导言 此剧题材的来源是多方面的。马娄的《马耳他的犹太人》(1598)对此剧的影响可能最显著。某些故事细节据认为来自该剧。某些人物,例如杰西卡,就有可能来自《马耳他的犹太人》。若干故事情节可在别的渠道,尤其是菲奥伦蒂洛的意大利故事集中找到。此外,1594年,一位犹太医生罗得里戈·洛佩兹被控阴谋毒死女王,并因此被推上绞刑架,一些莎评家因此认为此剧的某些方面(例如反犹太情绪方面)可能与此剧有一定的现实联系。 此剧具有两个独立而又互相照应的情节,编织得十分巧妙。剧情进展较迅速,悲剧和喜剧成分交相辉映,现实性和浪漫性各擅其长。剧本的浪漫气氛尤见于巴萨尼奥和鲍西娅之间的爱情故事。猜匣识美人情节,与中国传统的抛绣球或比武招亲之类颇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实性则主要体现在弥漫全剧的渗透伊丽莎白女王时期的重商主义精神与旧式封建贵族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以及莎士比亚时代英国人的反犹太情绪。此剧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说,也是莎士比亚对人性中的仇恨心理的研究;而与此相对应,莎士比亚似乎通过鲍西娅这个人物宣扬了基督教义中的宽恕原则。在人物刻画方面,一般认为鲍西娅是莎士比亚笔下最优美最成功的女性之一。她聪明、美貌、机智,行事果断而又善良仁慈,是一个相当理想化的人物,从一个方面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追求。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反面角色犹太人夏洛克。表面上看来,夏洛克被塑造成了邪恶的代表,他唯利是图、吝啬狡诈、复仇心重,但是当代莎评家的研究却日益倾向于认为应对夏洛克给予一定的同情。夏洛克的行为不是偶然的,在当时普遍仇恨犹太人的基督教世界中,夏洛克的复仇行动具有一定的民族复仇意义。如果说夏洛克缺乏宽恕精神,那么当时的基督教世界也不曾对他给予多少理解。从安东尼奥对夏洛克的态度来看,就是相当刻薄和不宽容的。当然,夏洛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在我们对他进行客观描述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到当时有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另一方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