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义利维坦

[美] 约翰·伊肯伯里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丛书”编委会名单 主 编:王缉思 副主编:袁 明 于铁军 编委会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于铁军 王正毅 王逸舟 王缉思 牛 军 归泳涛 石 斌 叶自成 关贵海 朱 锋 范蔚文  罗伯特·罗斯  罗伯特·阿特 陈 昕 查道炯 袁 明 贾庆国 唐世平 梅 然 杰克·斯奈德 献给我的妻子恭香玲子 和儿子杰克逊 丛书总序纵谙古今韬略 横务天下经纶 自战国至秦汉以来,中国就不乏“纵横家”,即当代所称的战略家。他们多为君王的策士,胸怀大局,熟谙兵法,满腹经纶,长于韬略,果断决策,机智善辩,纵横捭阖。《战国策》、《孙子兵法》等许多经典著作,记录了中国古代丰富的战略思想。现代中国战略家当中,毛泽东的雄才大略和军事思想,至今无出其右者。 西方古代的战略思想源于古希腊、古罗马。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不朽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与《孙子兵法》诞生于同一历史时期。近代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对后来的军事战略思想(包括对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普鲁士德国政治家俾斯麦的外交战略为后人所仰慕称道。 直到冷战时期,国际战略及该领域的研究,还基本上限定于传统的国家安全战略领域,特别是国防战略、军事战略和着眼于结盟与反结盟的外交战略。此前,罗斯福领导下的美国设计了以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框架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其实就是一种美国至今仍在执行的试图维护霸权的“大战略”(Grand Strategy),只不过当时还没有做这种界定。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国际战略研究的主要内容则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战略的延伸,即区分敌我友,分析国际形势和力量对比,运用国际资源打击主要敌手,维护国家安全。 科学技术改变了人类命运,国家之间相互隔绝、按照军事强权划分势力范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全球化大大丰富了国际战略及其研究的外延与内涵。军事战略仍然是国家安…
作品载入中,请稍候 ...
扫码下载客户端
手机/Pad随时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