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梵澄国学三书:小学菁华
徐梵澄 著 贺佳 译 孙波 校
主编的话
徐梵澄(1909年10月26日—2000年3月6日),原名徐琥,字季海,湖南长沙人。幼塾就学于近代湘中巨子王闿运(湘绮)之再传弟子,其师杨度、杨钧辈,尝讲汉魏六朝古文。后进新式小学,开国领袖毛泽东为其地理老师。再后入教会所办之雅礼中学,接受全面现代教育,并得到了良好的英语训练。1926年春,遵父命考入湘雅医学院。1927年春,自作主张转入武汉中山大学历史系,开始发表文章,谋求自立。1928年春,又考入上海复旦大学西洋文学系。同年5月,因聆听鲁迅讲演并作记录,遂与鲁迅通信,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1929年8月至1932年7月,梵澄赴德留学修艺术史专业,分别就读于柏林大学和海德堡大学,其间为鲁迅搜求欧西版画,并自制作品寄与恩师,其作品为中国现代版画最早之创作,被业界誉为“第一人”者。回国以后,寄寓上海,为《申报·自由谈》撰写杂文和短篇小说,并受鲁迅之嘱,有规模地翻译尼采著作,包括《尼采自传》(良友公司1935年),《朝霞》(商务印书馆1935年),《苏鲁支语录》(含《人间的、太人间的》节译,生活书店1936年),《快乐的智识》(商务印书馆1939年)和《葛(歌)德自著之〈浮士德〉》(商务印书馆1939年)。又译出《佛教述略》(英译汉,上海佛教协会1939年)。
抗战爆发后,梵澄随国立艺专前往湘西,复又辗转昆明。1940年底,艺专回迁至重庆,梵澄遂入中央图书馆,独自编纂《图书月刊》,并授课于中央大学。值1945年抗战胜利,梵澄加入中印文化交流计划,于年底飞赴印度加尔各答之桑地尼克丹的泰戈尔国际大学,任教于该校之中国学院,尝讲欧阳竟无唯识思想,并编辑《天竺字原》(佚失)。1950年,梵澄赴名城贝纳尼斯(今名瓦拉纳西)重修梵文,其间译出印度文学经典《薄伽梵歌》和《行云使者》(迦里大萨)。1951年春,梵澄又入南印度琫地舍里(今名本地治理)之室利·阿罗频多(Sri 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