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伍尔夫传:作家的一生
[英] 林德尔·戈登
前言
这是关于一位作家如何战胜家庭悲剧和疾病的故事,写这个故事,是为了反驳强加在女性生命中的厄运和死亡情节—仿佛拥有天赋的女人是要遭天谴的。这样的传说持续至今,我们只需想想电影《时时刻刻》里的弗吉尼亚·伍尔夫那在劫难逃的形象(形成对照的是她外出购物的姐姐那种人们认为的“正常状态”—一位提着大包小包的盲目的消费者,这并不是画家凡妮莎·贝尔在真实生活中的样子)。多丽丝·莱辛几乎独自站在抗议者的阵营:她说,扮演那位作家的女明星“永远皱着眉头,以表明她有多少深刻难懂的想法。老天爷!那个女人在不生病的时候是多么享受她的生活;她喜欢聚会,喜欢她的朋友们,喜欢野餐、远足和短途旅行。我们真是热爱女受害者的形象啊;唉,我们真是爱这样的形象”。
早在1984年,《作家的一生》就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因为以下才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对自己的认知:一个强健的步行者,一个“不知疲倦的探索者”,一个反对强权的抗议者—是的,她身上带着刺,但她也有感受友谊和爱情的非凡天赋。她的日记表明,在大部分时间里她比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要快乐。只有对“传说”和老套的人生情节提出质疑,传记写作才能进步。《作家的一生》并未效仿任何形式的常规叙事,相反,我想要的是这样一种叙事,它在真实性所能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详尽地追踪记忆和想象持续一生的流动,这样,我们才能看到弗吉尼亚·伍尔夫眼中的自己。她对生命的体验并不遵循惯常的线性时间顺序。这本书囊括了表面的大事件,但它们只是记忆的内在生活的轮廓—那些如海浪般涌向过往的记忆。1892年9月10日,那是一个星期六的早晨,弗吉尼亚正在康沃尔度假,她被邀请去灯塔远行。“船夫说,潮汐和风向都很完美,可以到那里去。阿德里安·斯蒂芬小少爷[她的弟弟]因为不被允许前行而大为失望。”十岁的弗吉尼亚就是这样在家庭报上记下了她最受欢迎的小说最初的灵感。她的伟大之处难以尽述,但其激涌在于记忆。
本书的修订版提供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