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即信仰

郭婷
前言 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 ——蔡元培 在艺术作品中各民族都留下了他们的最丰富的见解和思想;美的艺术对于了解哲理和宗教往往是一个钥匙,而且对于许多民族来说,是唯一的钥匙。 ——黑格尔,朱光潜 译 弗洛伊德的孙子是风流倜傥的画家?玉树临风的英国现代艺术史之父罗斯金如何关怀十九世纪末的工人运动?威廉·布莱克笔下的上帝拿着圆规?拉斐尔前派是一群天真的少年,还是富有锐取精神的时代先锋?浪漫的花卉图案和英国工业革命有关?苏格兰如何生长出纤长富饶的新艺术风格(Art Nouveau)?十六、十七世纪著名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爵士的同名后裔为何爱画尖叫的教皇和开膛的野兽?涂鸦天王班克斯究竟是谁?英国的少数族裔创造出什么样的艺术?翠西·艾敏的霓虹灯语感动过无数人,她竟然是皇家艺术研究院(Royal Academy of Arts, RA)自1768年以来第二位女性教授? 这些引人入胜的故事,不仅是这些艺术家本人的历程和轶事,也是他们有意无意中对时代的回应。一幅艺术作品不能脱离它的创作语境,艺术家也记录和回应了各自时代中的大小变化甚至风云变幻。而那些作品流传下来,用超越时间和地域的方式,诉说着隽永。如威廉·莫里斯这样独树一帜的艺术家,更认为艺术不局限于创作和商品,还包括道路的修建、房屋的样式和劳作的愉悦。 黑格尔被认为是第一个系统讨论美学的人。他认为艺术的最高职责在于成为认识和表现神圣性、人类的最深刻旨趣以及心灵的最深广真理的一种方式。艺术和宗教、哲学一样,但因为艺术用感性的形式表现那些崇高的东西,使这种崇高的东西更接近自然现象,更接近完美的感觉和情感。艺术美本来产生于精神世界,也能成为调和精神和现实的媒介。 艺术的功用就在于使现象的真实意蕴从这种虚幻世界的外形和幻象中解脱出来,使现象成为更高的实在。也因此,将“美学”一词引入汉语社会的蔡元培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