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托邦

[葡] 若泽·萨拉马戈
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 椅子 椅子开始倒下,翻倒,或者倾倒,但要严谨措辞的话,就不能说椅子倒塌。因为“倒塌”这个词在葡萄牙语中的字面意思是边缘掉落——可没人会说一把椅子有什么边缘,就算扶手勉强算是椅子的边缘,那也只会说椅子的扶手要掉了,而不会说椅子要塌了。不过转念一想,不是也有“天塌了”的说法吗?我差点儿就掉进了自己的逻辑圈套:既然没有边缘的天空可以倒塌,为什么没有边缘的椅子就不能倒塌呢?哪怕这只是一种诗意的自由表达?又哪怕只是为了彰显个性而刻意为之?好了,请暂且接受椅子倒塌这个说法吧,当然最好还是只说椅子倒下,翻倒,或者倾倒。一同倒塌(对,也用这个词)的还有那个坐在这把椅子上的人,准确来讲这人不再坐着,而是正在倒下——彰显个性就得像这样,依靠词语的千变万化,毕竟,就算企图使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它们的意思也从来不会相同。假如词语的意思都是相同的,假如词语都能根据相同词源归类,那么生活就会简单得多,只需缩略缩略再缩略,直到变为拟声词;如果拟声词还不够简单,那便继续缩略,可能要一直缩略成沉默才行,这种沉默我们可称之为普适性同义词或者全能词。这个词连拟声词都算不上,或者应该说这个词无法由音节构成(最纯粹的声音是没有音节的,因此人的嗓子发不出来,也许只在唱歌时可以吧,即便如此也得凑近了去听),自然也就无法从那个翻倒者或倾倒者(可惜他并非坠落的星辰,并不会使愿望成真)的嗓子里发出来。这一对词源高雅、韵脚动听的词语,现在却被搬来指代那个倒塌的人,只是因为在葡萄牙语中不存在“倒塌者”这个词——假使在动词“倒塌”之后也可以加上词缀“者”,那这里就没必要另寻词语,文章逻辑就可畅通无阻。由此可证,世界并不完美。 其实这把正在倒下的椅子原本已经可以称得上完美。然而,时代在变,想法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