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中的隐蔽人格

于悦
自序 产生创作这本书的念头是在一年前,我现在还记忆犹新。 那天凌晨,我将一篇论文的最终定稿投到《人格杂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编辑部后,我的内心开始出现一个声音:这篇文章如果能够发表,应该可以作为这些年我研究人格与亲密关系的一个里程碑了。不仅是因为我投递的杂志是国际权威心理学期刊,更多的是因为那篇论文是我对自己这些年研究的一个总结。 作为一名心理学研究者,我始终希望自己的研究能被更多人看到。虽然现在有大量的学术期刊都开始提供开源服务,但学术领域终归是个影响力有限的小圈子。如果能将我的研究系统性地呈现给更多人,岂不是真正体现了“心理学与生活”的宗旨?要知道,《心理学与生活》可是一本畅销佳作啊! 那么,该如何将我的研究成果系统性地呈现给更多人呢?我最初也确实考虑过通过写书的方式,但由于在高校工作,教学和科研任务较重,因此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出版事宜。直到我在学校开设了“亲密关系心理学”这门课,才间接地推了自己一把——我在B站(哔哩哔哩)创建了账号,希望听听大家对亲密关系的想法。 我始终认为,心理学研究是一定要服务大众的,因为我们研究的对象正是人。 能把学术研究成果以最为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这点自信我还是有的。这就是我在B站视频里开头总说的那句话:“大家好,我是致力于‘说人话’的于悦老师。” 有了学术基础,开展写作就相对容易了。坦白讲,我其实内心早就构思好了框架,毕竟核心内容是我在攻读博士阶段就已经开始做的。所以,我全身心投入到这本书的创作中,努力进行通俗化的表达,尽量避免说教的味道。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我想确立一个前提:在人际交往等社会活动中,所有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有所保留,每个人的人格中都有一些隐蔽的元素。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为了获得对方的好感,人们总会尽量展现最好的自己。然而,人性原本复杂,长期相处之后,隐蔽人格便会慢慢浮出水面。 在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