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大脑快乐分子:内啡肽发现简史

[美] 杰夫·戈德堡
译者序 “内啡肽”一词在公众心中具有神奇的魔力,与“多巴胺”这一传奇词汇齐名。在流行文化和科学的交汇处,两者经常被拿来比较,引发了无数讨论。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吸引眼球的标题,如“年少只知多巴胺,中年才懂内啡肽”“穷人迷恋多巴胺,富人钟情内啡肽”“再见多巴胺,你好内啡肽”……这些言论不仅揭示了人们对这两种神经递质的好奇和兴趣,还暗示了内啡肽在某些方面或许比多巴胺更胜一筹。 多巴胺和内啡肽都是大脑中的重要化合物,它们在调节情绪、感知和行为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但它们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有所不同。多巴胺通常被称为“快乐因子”,它在奖赏感知、快感体验、运动控制、动机和注意力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多巴胺的释放让我们感受到快乐和兴奋,驱动我们去追求那些能带来即时满足的行为,如食物、性和社交互动等,也能帮助我们更专注,并加强学习与记忆。它在脑中释放和代谢的不平衡还会引发诸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等多种精神疾病。而内啡肽则被称为“天然镇痛剂”,它不仅能够缓解疼痛,还可以调节情绪和缓解压力,通常在运动或艰苦的努力之后会引发内啡肽的释放,让人产生成就感和欣快感,带来更深层次的满足和宁静。总之,多巴胺和内啡肽都对我们的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但它们在脑内的作用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乐器在同一交响乐中的演出。多巴胺像是激动人心的小号,快速地在乐章中爆发;而内啡肽则像是低沉的大提琴,缓慢而深情地在背景中回响。两者共同创造出人类情感丰富多彩的交响曲。 作为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者,我与多巴胺和内啡肽两者都颇有渊源。我目前在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担任认知神经科学中心执行主任。认知神经科学中心由著名神经心理学家、英国三院院士特雷弗·罗宾斯(Trevor Robbins)教授筹建。正是罗宾斯教授开创性的工作揭示了多巴胺不仅是快乐因子,更是上瘾行为的元凶,它通过控制大脑额叶和中脑的神经细胞,诱发人们产生不断重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