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惟慈译丹东之死

[德] 格奥尔格·毕希纳
出版说明 人民文学出版社自一九五一年建社以来,出版了很多著名翻译家的优秀译作。这些翻译家学贯中西,才气纵横。他们苦心孤诣,以不倦的译笔为几代读者提供了丰厚的精神食粮,堪当后学楷模。然时下,译界译者、译作之多虽前所未有,却难觅精品、大家。为缅怀名家们对中华文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展示他们的严谨学风和卓越成就,更为激浊扬清,在文学翻译领域树一面正色之旗,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携手中国翻译协会出版“中国翻译家译丛”,精选杰出文学翻译家的代表译作,每人一种,分辑出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二〇一六年十月 “中国翻译家译丛”顾问委员会 主任 李肇星 顾问 (按姓氏笔画排序) 于友先 卢永福孙绳武任吉生 刘习良 李肇星 陈众议  肖丽媛  桂晓风 黄友义 走上翻译之路(代序) 我出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叶,青少年时期是在国内大动乱、大变革中度过的。小学毕业正值卢沟桥事变,八年抗战,半壁江山沦陷,社会动荡失序。胜利后又逢解放战争,国共逐鹿,硝烟遍地。由于我本来就不是做学问的材料,再加上读书期间过于热衷政治活动,岁月蹉跎,虽然勉强读完大学,在学业上却没有多少受益。甚堪告慰的是,经过阅读和老师的熏陶,我对中外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从而养成了离不开书本的习惯。另外,受环境影响,我自幼喜欢外语。长大以后,先后学习英、德等两三门语言,逐渐掌握看原文书的能力,开阔了眼界。这两种习性可以说是我大半生孜孜矻矻从事文学翻译的基础。一九五〇年我从北京大学毕业,有幸跻身高等学府,读书多而且杂。偶然看一本书、一篇作品,受到触动,引起共鸣,就动念把它介绍过来与人共享。这或者就是促使我执笔翻译的原始动力。另一个原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治运动频仍,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要求日趋严格。每日作息时间,都被毫无实际效益的活动填满——听报告、开会、政治学习、体力劳动……人人像机器一样不停转动,几乎没有私人活动空间,对…
作品载入中,请稍候 ...
扫码下载客户端
手机/Pad随时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