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时读好诗
张静 于家慧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
重大委托项目:中华诗教当代传承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项目号:TJWHSX2301)
阶段性研究成果 张静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
于家慧
南开大学文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
参与编纂《四季读诗》《桐庐百诗》《唐诗三百首:名师抖音共读版》等 序
中国当代古典诗词大家、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先生认为古典诗歌中有一种“感发的生命”:
诗人之所异于常人,是由于他能够把自己内心的感动传达出来,使别人甚至千百年以后的人读了他的诗也可以产生同样的感动。而且还不止于此,读者还可以从他的感动引发联想,结合自己的历史文化背景,生发出新的感动。这种感动永远是生生不已的,如果给它起一个名字,可以叫作“感发的生命”。
——《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
叶嘉莹先生的诗教思想,总其要旨,便是“兴发感动”四个字,她认为:
这种兴发感动之本质与作用,就作者而言,乃是产生于其对自然界及人事界之宇宙万物万事的一种“情动于中”的关怀之情;而就读者而言,则正是透过诗歌的感发,要使这种“情动于中”的关怀之情,得到一种生生不已的延续。
——《谈古典诗歌中兴发感动之特质与吟诵之传统》
诗人有一种特殊的锐感,能够把投射于心灵的感动表达出来。外物对人心的触动,最直接的便是周围世界的变化,从春暖花开到寒风凛冽,四季更替是再普通不过的自然规律,然而这最普通的变化经过诗意的书写之后也会异彩纷呈,宋人郭熙四季看山,见“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春夏秋冬的变化,简直让山有了不同的容貌、不同的性格,宛然如生。其实何止于山,花草树木、风云月露,都在节序的推移中各有不同的风貌。
郭熙看山还只是客观描摹,再进一步,“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