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的杀意:日本文豪推理集
[日] 江户川乱步 等
导读
日本推理小说的发展脉络可追溯至明治时期。进入大正、昭和年代,随着欧美作品的大量译介,本土推理作家辈出,呈现百花齐放之景,逐步确立起独特而成熟的创作风格。本书囊括大正后期至战后的12部短篇佳作,勾勒出这一时期日本短篇推理小说的大致风貌。
《途中》(1920年1月)作者:谷崎润一郎(1886—1965)
《竹林中》(1922年1月)作者:芥川龙之介(1892—1927)
大正时期,“小说的故事性与艺术性”之争逐渐成为日本文学的主轴之一。两派各自高举大纛者,便是当时的两位文坛巨匠——谷崎润一郎与芥川龙之介。
就一般印象而言,作为唯美派大师的谷崎似乎应是小说“艺术性”的拥护者,但事实上,谷崎的一生足够长,其文学思想亦非一成不变。早年的谷崎反对当时流行的自然主义,十分看重小说的故事性,在与芥川的论战中曾提出:抛弃引人入胜的情节,就等于舍弃小说这一体裁的特权。(谷崎润一郎《饶舌录》)
《途中》正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谷崎作品,通篇基本是两名登场人物之间的对话,通过缜密的逻辑分析以展开情节,最终抽丝剥茧地揭开真相。尽管作者并不认为它是推理小说,推理大师乱步却对此评价极高,称它是“划时代的侦探小说”,“足可夸耀于世界”,更是赞颂谷崎本人是“日本的爱伦·坡”。(江户川乱步《日本足可夸耀的侦探小说》)
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由于后来被改编为电影《罗生门》,其情节多为当代读者所知。与《途中》并读,不难发现《竹林中》作为纯文学的意味更为浓厚,从事件的情节上讲,并不复杂,却着力于故事讲述的手法,亦可管窥两位文豪文学观之一斑。
《琥珀烟斗》(1924年6月) 作者:甲贺三郎(1893—1945)
《心理测试》(1925年2月) 作者:江户川乱步(1894—1965)
在谷崎、芥川作为纯文学作者对推理小说领域展开探索的同时,一批专注于推理创作的新星也在冉冉升起。当时的青年杂志《新青年》率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