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突围
施一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自序 向理想前行
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的
自我突围
我是一个与生俱来的理想主义者。
从小如此。年幼的我虽然不知道自己将来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但总是对未来充满无限遐想。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的那一年,我上小学三年级,第一次听说了诺贝尔奖,虽然并不清楚它是什么,但知道这个奖很厉害,鲜有中国人能获得。1979年小学毕业考试,数学、语文、常识三门课,我以280分的总成绩名列驻马店全镇第一名。在懵懵懂懂中,我憧憬着未来……
初中亦如此。我就读于河南省实验中学初中部,由于生性贪玩,前两年的学习成绩勉强维持在班级前十名。直到初三的一次早读课,我和同桌交头接耳,挨了班主任老师狠狠一巴掌,受到当众呵斥,羞愧难当的我从此开始认真听讲。没想到学习态度的转变使我的成绩突飞猛进,期末居然考了年级第一名。青春期的自信心爆棚,极大地激起我的求知欲望,也更加燃起了我对朦胧理想的期盼……
高中更是这样。凭着一股初生牛犊的冲劲儿,我在奋斗中一步步前进。1984年秋季的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我获得了河南省第一名。高三毕业时,同班党剑同学给我留言:“希望我能成为未来诺贝尔奖获得者少年时的同窗。”这句话足足让我激动了三天!说心里话,我并不是为了获得诺奖学习,也不是朝着诺奖努力,而是来自同窗的信任和期许给了我极大的动力和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想法深入我的骨髓。我的理想似乎变得有迹可循……
大学于我,是释放理想主义情怀的天堂。在这个生命力最旺盛的年纪,我觉得自己永远有使不完的劲儿,胸中颇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豪情壮志。但就在大三开学后不久,父亲因一场车祸意外离世,我从小到大的精神支柱陡然崩塌,对我的打击可想而知。突然之间,我第一次对人世间的善恶有了切身的认知,也在痛苦煎熬中体会到生命的脆弱。
1989年,我提前一年从清华本科毕业。初入社会的种种不易,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