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套路:为什么我们总被带节奏
[美] 阿里·阿莫萨维 著 [哥伦] 亚历杭德罗·希拉尔多 绘
献给父亲,我的一切都要归功于他 客观真理的概念正逐渐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于我而言,这比炸弹更为恐怖。
——乔治·奥威尔 简论:语言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思想
哦,你好!我是兔子先生,很高兴见到各位。你们也许会好奇我是如何活到,呃,如此高寿的。我来告诉你们我的秘诀:“竖起耳朵听”是兔子安身立命的不二法门——况且现如今,语言中的套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普遍。它在日常对话、报纸和网站发布的消息、“网红”们的转发分享,以及能言善辩的知识分子的演说中随处可见。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都由它左右。你手里拿着的这本书正是关于这类修辞的梳理汇编——不仅是出口之言,更包括那些言外之意。
这些修辞技巧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一个原因是,在听别人讲话时,我们往往关注的是自己是否喜欢这个人,而非他的发言是否站得住脚;另一个原因则是,从本质上讲,我们的大脑会根据语境,采取不同的方式处理信息。请看两个著名的效应:
图片
启动效应(Priming)。在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中,一群人坐在客厅里玩游戏,在不给出任何视觉提示的情况下,其中一人让另一人——一位货真价实的英语专业学生——读出“T-W-A”,她根据字母的发音规则拼读了出来。他又让她读出“T-W-I”,她同样进行了拼读。接下来是“T-W-O”,这次她越发奇怪的发音尝试引来哄堂大笑。与这类似的整蛊视频不在少数。
有趣的是,我们这位英语专业学生正是在用她的直觉回答看似简单的问题,这在前两次都能奏效,然而当她根据经验推理最后一题的答案时,先前得到的信息却突然失效了,视频的喜剧效果正在于此。人们对先前的经验总是很敏感!
框架效应(Framing)。在框架效应的一个典型案例中,参与者被分为两组,针对一种将会杀死600人的假想疾病,他们需要在两种治疗方案中做出选择:
第一组面对的选项是:A)可以治愈200人;B)有三分之一概率治愈全部600人,但有三分之二概率无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