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与中国的海上交流(918—1392)
[韩] 李镇汉
中文版序言
高丽三面环海,陆地上河流众多且水量丰富,这为高丽水上交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然条件。建立高丽的太祖王建(877—943)就是利用这样的自然环境,以首都开京以西三十六里的礼成港为关卡港口,使全国各地的租粮及物产通过海洋与江河汇集于此。
高丽的对外贸易非常发达。起初,主要是高丽的海商往来于中国山东地区,长江流域的吴越海商往来于高丽。成宗时期(981—997),高丽禁止海商前往中国,但仍允许宋商到礼成港与高丽商人进行贸易。这种政策持续到高丽与宋朝断交之后。高丽通过宋商引进宋朝的先进文物,这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与宋朝断绝外交关系带来的冲击。
随着宋商频繁地来往于高丽,高丽商人可以随时在当时唯一的贸易港口——礼成港与之进行贸易。同时,因契丹的阻拦而无法前往宋朝的女真人也来到高丽与宋商开展贸易。当时,日本也是宋商的贸易对象,但由于路途遥远,往来时间较长,对于一些急需的宋朝物品,日本人也经常会把与宋商的交易场所定在高丽。因此,高丽的海域上不仅有运输租粮和贡物的漕船、将地方特产运送至开京的商船,还有宋朝、女真、日本等周边国家和民族的商船频繁往来。
通过与中国的贸易,高丽不断接受来自中国的先进文物。这些文物又通过商船传播至高丽境内各地。对于物资匮乏、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的高丽来说,与中国的贸易是其接受先进文化的途径。而促成双方贸易的最大助力就是海洋。
本书韩文版原名为《高丽时代贸易与海洋》,是“(2011年度韩国学振兴事业)韩国文化素养丛书——海洋与韩国史”的一种。本书作为大众读物,旨在向非历史专业的韩国读者普及相关史实。据了解,至今在中国出版的有关韩国高丽时代史以及同时期中韩关系史的书籍仍相对较少,因此希望本书中文版也能够帮助中国读者了解韩国高丽王朝及其与中国的交流史。
最后,衷心感谢北京大学宋文志副教授和中山大学李廷青助理教授的出色翻译。同时,也对为了本书的出版而辛勤付出的江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