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中人: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俄]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图片: 契诃夫1904年于雅尔塔 译者序
1
契诃夫是19世纪80年代初开始写作的,那时他还是莫斯科大学医学系的学生,作品以幽默小品居多,都用笔名发表,用得最多的笔名是安·契洪特,因此也有学者把契诃夫创作的第一个时期称作“契洪特时期”。
这个时期也有公认的几篇传世佳作,如《小公务员之死》(1883)、《胖子和瘦子》(1883)。这两部尽管篇幅不长但人物形象刻画得极为鲜明的作品,也凸显了青年契诃夫的一项道德诉求——“在人群中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尊严”(1879年4月6日致弟弟米沙的信)。
“一个小官”在一位将军面前的恐惧,一个“瘦子”在一个“胖子”面前的谄媚,都是“在人群中”丢掉了“自己的尊严”。契诃夫怀着悲悯之情,摹写了两个小人物在所谓的大人物面前丧失“自己的尊严”的过程,让人悯笑,也让人思索。
2
契诃夫小说创作的新阶段是以哪一部作品作为标志的?学界大致有两个选择。
一种观点是把《猎人》(1885)视为新阶段的开端。
这篇小说,一反先前的幽默小品笔法,开始有了气韵生动的抒情。《猎人》的开头是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一个酷热难耐的中午,空中没有一点云彩……被太阳晒枯了的青草,神情愁苦、绝望……森林默默地挺立着,纹丝不动,好像是用树梢往某处眺望着,或是在期待着什么。”
文学前辈格利戈罗维奇(1822—1899)读过《猎人》后,于1886年3月25日给契诃夫写信,对契诃夫的才华表示激赏,这是俄国文坛前辈对契诃夫的头一次眷顾和“发现”。
另一种观点是把《苦恼》(1886)视为契诃夫创作的转折点。《苦恼》一出现,人们发现:先前撰写幽默故事的契洪特,变成了咀嚼人类苦恼的契诃夫。
《苦恼》的题词来自《圣经》:“我向谁去诉说我的痛苦?”小说主人公马车夫姚纳的儿子刚死去不久,他要把心中的丧子之痛向人倾诉,但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倾听他心中的苦恼,于是,姚纳最后不得不把他的全部痛苦诉说给那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