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地理看历史
李不白
序
中国是个喜欢记录历史的国家,我们的文化离不开历史,要了解我们的文化,读历史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功课。中国人常讲:“文以载道。”这个道,是治国之道,要了解治国之道不可不读史。以此而言,读书更要读史。可我们的历史书又太多,几千年下来,积攒的历史书可谓汗牛充栋,我们读的时候常常无从下手,偶尔翻阅几本,也只是九牛之一毛,抓不住要点。单是把一个朝代的历史搞清楚就已经是件不容易的事,何况几千年朝代更迭,各种事件循环往复、似是而非,往往弄得我们云里雾里。
其实三千年也好,五千年也罢,中国的历史不管怎么朝代更迭,它都有一个内核没变,这就是地理。地理相对历史而言,它的变化极小,而中国的地形又很特殊,不管几千年的历史如何风云变幻,争斗的目标都是围绕着几个大的地理单元。这几个大的地理单元大致划分为:荆楚(荆州、荆襄)、关中、江东(江南)、山西、河北、中原、山东、两淮、巴蜀、百越、云贵、河套、河西走廊、西域、塞北(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等。
如果仅就几个核心地区而言,它们恰好呈“井”字形分布:
图片
“井”字格局很好地反映了它们之间的地理关系,而各个地理单元也都有各自的特点,简单来说就是:
中原:自然是各个势力争斗的焦点,历来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
关中:易守难攻,是最有可能称王称霸的地;
山东:有山而又靠海,形成很多天然的良港,有渔盐之利,经济价值巨大;
荆楚:鱼米之乡,南方政权的门户,对江东具有地理上的优势;
江东:南方政权的大本营,中国最富庶的地方,能供养整个国家的中央系统;
巴蜀:天府之国,中国的粮仓,又处于长江上游,对下游的荆楚和江东具有地理上的优势;
山西:自成一体,四面有高山阻隔,战争时期的避乱所,北部的大同盆地是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民族争夺的战场;
河北:仅次于中原的平原地区,产粮大户,北部的蓟城(今北京)是抵抗游牧民族的重镇。
河套:塞外江南,同样是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