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脉

坦克手贝吉塔
Chapter 1 Review 雪,或者灰烬 《山脉》这个名字,很难不让人联想起胡安·鲁尔福那部残缺的著作。传闻在一九六零年代,鲁尔福写毕生平最后一篇作品,即一部名为《山脉》的小说,但还没有等到出版,他便自行销毁,理由是,这部小说无非是对从前作品的重复,而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这样对待自己的作品了,传闻他的首部小说也同样遭受焚烧的命运(那是一篇描摹孤独的习作),现在我们知道,鲁尔福不喜欢他的开始与结束。而谈到重复,并没有任何一位作者能够幸免于此,或许我们可以用一种更浪漫的方式表述:所有的写作者,终其一生,只是在不断地修饰同一件作品而已。 在这种前提之下,我们不难窥见班宇这篇小说的致敬之意,某种程度上来说,亦可以看作是一种野心的彰显。他承接鲁尔福的衣钵,用北方的寒冷精神去对接拉美那片魔幻热土。从前作品里的那些标志性元素,诸如精巧的叙事结构、戏剧性的情节冲突(conflict)、轻松幽默的笔调等……全都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沉重而严苛的拷问,他变身为经过专业训练的特派员,以探究人性为目的,如同打字机一般,编写出一份冷漠、荒凉、神秘的北方调研报告。 对于《山脉》中的角色,班宇几乎没有一丝同情,那些神明、异人与外来者,几乎全都深陷困境,而其所追寻的,却是一条错误的救赎之路,他们在相互欺骗、攻击、毁灭之中,逐渐沉沦,偶有微光透过裂痕照射进来,但无人被其融化,只是望着它逐渐流逝,直至熄灭。 我们知道,胡安·鲁尔福在他的小说里,有着对时间与空间层面上的扩展与解构,死者之间的几度相遇,事实上,他是在试图创立一种新的叙事秩序(当然,这不乏福克纳的影响),而班宇则做得更为彻底,甚至也更危险。他将其搅成混乱的一团,弱化句子之间的连接力,对文本进行充分破坏,有时我们需要反复重读几次,才能搞清对话双方到底是谁。这与意识流等现代技法无关,而是刻意去给阅读造成一些困难,我们可以这样认定:《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