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形而上学思想

[德] 哈贝马斯
前言 本书收集了我两年来所撰写的哲学论文,编排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当然,从这种随意的编排当中,也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前三篇论文是对近来要求回归形而上学思想的思潮所作出的反应。文章坚持一种带有怀疑色彩,但并不悲观失望的理性概念。第二编中的论文所讨论的是语言分析中的实用主义转型。它们的写作风格和前面的有所不同;它们在当代意义理论和行为理论语境中对交往理性概念进行阐明;其中有重叠的地方,虽说显得多余,但我没有把它们删除。第七篇论文从一个比较外围的角度讨论了和前面三篇相同的主题,而且是结合当前占统治地位的理性批判的语境主义变体来展开讨论。最后两篇论文从这种论证结构中清理出了两条线索,并且加以发挥:一条是个体的不可言说问题,另一条是,尽管本质上具有修辞特征,哲学文本为何没有融入文学范畴? 哈贝马斯 1988年2月于法兰克福 第一编 回归形而上学? 第一章 移动的现代视界 二十世纪哲学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堪称现代哲学? 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非常幼稚的问题,其实不然。早在本世纪之初,哲学思想不就出现了同绘画转向抽象、音乐由八音度转变为十二音度以及文学打破了传统叙事结构一样的发展断层吗?如果像哲学这样一桩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古典文化及其复兴的事业果真能够面向由于革新、试验和加速发展而永远处于变动状态的现代精神,那么,人们或许就可以进一步提出这样的问题:哲学是否也会像当代建筑一样面临着现代的老化问题?(作为后现代建筑的)当代建筑以一种温和的挑战姿态重新使用那些已经成为历史或被抛弃的装饰物,那么,哲学与这种后现代建筑之间有无相似之处呢? 至少在术语上有类似的地方。当代哲学家也在庆贺他们告别了现代(步入后现代)。他们中有些人自称后分析哲学家,另一些人则自封为后结构主义者或后马克思主义者。现象学家由于尚未达到他们的“后主义”(Postismus),因而险些不被信任。 1 四种哲学思潮 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