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仪式与近代中国国民身份建构(1911—1929)

[英] 沈艾娣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总序 中国曾经遗忘过世界,但世界却并未因此而遗忘中国。令人嗟讶的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就在中国越来越闭锁的同时,世界各国的中国研究却得到了越来越富于成果的发展。而到了中国门户重开的今天,这种发展就把国内学界逼到了如此的窘境: 我们不仅必须放眼海外去认识世界,还必须放眼海外来重新认识中国;不仅必须向国内读者迻译海外的西学,还必须向他们系统地介绍海外的中学。 这个系列不可避免地会加深我们150年以来一直怀有的危机感和失落感,因为单是它的学术水准也足以提醒我们,中国文明在现时代所面对的绝不再是某个粗蛮不文的、很快就将被自己同化的、马背上的战胜者,而是一个高度发展了的、必将对自己的根本价值取向大大触动的文明。可正因为这样,借别人的眼光去获得自知之明,又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历史使命,因为只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透过强烈的反差反观自身,中华文明就找不到进入其现代形态的入口。 当然,既是本着这样的目的,我们就不能只从各家学说中筛选那些我们可以或者乐于接受的东西,否则我们的“筛子”本身就可能使读者失去选择、挑剔和批判的广阔天地。我们的译介毕竟还只是初步的尝试,而我们所努力去做的,毕竟也只是和读者一起去反复思索这些奉献给大家的东西。 刘 东 致 谢 本书得以出版,我要感谢很多人的帮助。我的博士生导师杜德桥(Glen Dudbridge)和科大卫(David Faure)的热忱和期许一直激励并鼓舞着我。尤其要感谢科大卫,与他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讨论后,我才确定了本书的选题。非常感谢查阅文献时为我提供帮助的图书馆和档案馆工作人员,特别是博德莱安图书馆(the Bodleian)的何大伟(David Helliwell)等工作人员,以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图书馆特藏部、上海图书馆、北京国家图书馆海外中国问题研究资料中心、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和英国国家档案馆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