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雅维利的喜剧
刘小枫 陈少明
论题 马基雅维利的喜剧
喜剧药方:马基雅维利的《曼陀罗》
弗劳曼哈夫特(Mera J.Flaumenhaft) 著
肖涧 译
1525年10月,马基雅维利致信友人奎齐亚迪尼(Francesco Guiceiardini),试图解释《曼陀罗》中的一些疑难细节,奎齐亚迪尼称这些细节让他“头痛欲裂”。在这封信中,马基雅维利通过评论当时的作家Burchiello的一首神秘十四行诗,戏谑地澄清了《曼陀罗》中的一个俚俗表达。马基雅维利称,他相信仔细研读这首十四行诗的人“将继续在我们的时代引起轰动”(前揭书,页439)。他还提到一位古代权威:“诚如李维在他的第二个十年所言……”(前揭书,页439-430)——尽管他很清楚,李维《罗马史》的第二个十年已经亡佚。或许马基雅维利的滑稽模仿——对《曼陀罗》“轻飘题材”(开场白)的学究式分析,会给那些期望能够既严肃又轻松地解读这出戏的人一点警示:我们应该牢记,它是一出舞台喜剧,是“让人笑掉大牙的东西”(开场白)。
但是,由于马基雅维利超乎众人之处在于:他既是天才的剧作家,又是卓绝的思想家,被他的作品逗得会心微笑的严肃读者必定会追问:这些喜剧与他的政治著作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致奎齐亚迪尼的信》似乎是在嘲笑学究的注疏,不过我们应该把这封信看作马基雅维利的一种自我防御方式——反对学术研究对他作品的肆意曲解。然而,它不应该打消我们探索马基雅维利这出最著名、最具原创性的戏剧的勇气——探究这出戏的来源、主题和意图。这封信甚至能够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向《曼陀罗》的一些中心问题。
本文第一部分将依据古代的“美德”和基督教“美德”,通过讨论马基雅维利对贞洁的态度,审视马基雅维利式“美德”(virtù)。讨论的中心是,马基雅维利在这出戏中对李维的化用(作为《卢克蕾佳受辱记》的翻版),以及他在《李维史论》中对李维的化用。第二部分将依据保罗的《提摩太前后书》,在马基雅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