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小史

[德] 瓦尔特·本雅明
图片 图片 [德]瓦尔特·本雅明 著 许绮玲,林志明 译 摄影小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桂林• 图片: 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 摄影小史 许绮玲 译 图片: 刊载于《文学世界报》(Die Literarische Welt)的《摄影小史》第一部分首页 1931年 Ⅰ 摄影的滥觞时期,烟雾飘杳,但并不比笼罩在印刷术起源时代的迷雾浓。也许,摄影发明的时机比起从前的印刷术更为明显,有不少人已察觉到这个时机的来临。有心人不约而同地都向同一目标努力迈进:都想把投射在暗箱(camera obscura)内的影像固定住,如何形成这种影像起码从达·芬奇以来就已知晓。尼埃普斯(Niépce)与达盖尔(Daguerre)经过约莫五年的专研,终于共同研究成功,获致了结果;这时,法国政府见发明人在申请专利时遇到困难,就趁势攫取了他们的发明,给予补偿后,便将这项新技术公之于世。如此有了利于日后快速发展的条件,摄影便不断前进,长久之间,不曾回头一顾。因此,在其后的数十年间,伴随摄影兴衰的历史问题,或者说哲学问题,竟不曾受关心注目。如果说今天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那是有特定原因的。最近出的书刊纷纷点出了一项惊人的事实:摄影的黄金时代——也就是希尔(Hill)、卡梅伦(Cameron)、雨果(Hugo)、纳达尔(Nadar)活跃的时代——是集中在摄影发明后的第一个十年内,然而这正是摄影迈向工业化之前的十年。这并不意味着早在最初时期,贩夫走卒、江湖郎中之流并未借着这项新技术来营利,事实上当时操此行业者已为数颇众,但他们的做法毋宁属于园游会的艺匠活动——至今,摄影的确在这些民间场合仍出入自如,像在自己家里一般——还不算是工业。摄影工业是靠名片格式(carte-de-visite)的肖像照才大大征占了地盘,而发明这种格式的人也成了百万富翁,此事背后的意义颇值得深思。而不足为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