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训练
人邮体育 周敬滨
内容提要
本书首先介绍了运动损伤的基础知识,接着分析了游泳运动的特点、技术动作和易损伤部位,然后对游泳运动不同部位常见损伤的症状、诱因、预防指导、处理指导、康复中后期推荐训练计划和重返运动的标志进行了详细讲解,并采用真人示范图解的方式,对康复训练动作进行了展示。最后,本书讲解了关于游泳运动损伤的常见疑问与误区。
本书既适合作为运动康复师、专项教练和体能教练等专业人士的运动损伤速查手册,也适合作为专业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的运动损伤科普指南。 第1章 运动损伤基础知识
1.1 运动损伤类型
运动损伤是伴随运动发生的身体损伤。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很多,例如运动技能不熟练、运动前未进行热身或热身不充分、挑战高难度动作及身体存在肌肉或骨骼损伤史等。
运动损伤的类型有很多,通常来说,我们会根据结构或部位,对这些损伤进行分类。
根据结构分类
根据结构分类,即根据身体结构,例如身体的骨骼、关节、韧带、肌肉、肌腱和皮肤等,对运动损伤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有利于针对身体结构特性分析损伤产生的原因,以及损伤的程度。
骨骼损伤
运动中发生的骨骼损伤,多为骨折或骨裂。四肢中较长的骨,或者与四肢关节相关的骨,发生骨折的风险较高。骨折的类型有很多,根据骨折后骨块有没有分离和移位,可分为无移位骨折和移位骨折。
无移位骨折
无移位骨折通常不伴随其他并发症,没有神经、血管、肌肉和肌腱等的损伤;初次进行X光片检查时甚至可能看不到明显的骨折线,或者能看到骨折线但看不到骨块的移位。图1.1中,骨折处仅有一条骨折线,并且骨的位置没有偏移。多数情况下,这样的骨折用石膏固定治疗即可,但某些部位的无移位骨折也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例如股骨颈骨折等。
图片: 图1.1 无移位骨折
移位骨折
移位骨折指骨块产生了移位的骨折(见图1.2),一般发生在比较长的骨上,例如手臂的肱骨、大腿的股骨和小腿的胫骨等。这种骨折往往会给伤者带来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