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馆::徐邦达讲书画鉴定

徐邦达
图片: 薛永年与徐邦达先生 徐邦达与书画鉴定学(代序) 薛永年 2011年3月,徐邦达先生以百岁晋一的高龄仙逝。他是一位诗、书、画与书画鉴定兼长的文化人与艺术家,但最主要的学术建树是书画鉴定。在海外港台同行的心目中,他是书画鉴定诸老中最专业的,可以说在这方面他代表了国家级水准。围棋讲“国手”,足球讲“国脚”,古代称大鉴定家为“具眼”,史树青先生提出鉴定之学是“眼学”,所以我称徐老为“国眼”。书画鉴定的“眼学”,靠的是心,是头脑对客观存在的真伪时代的准确判断,靠的是对书画发展规律的把握,使眼睛妙合规律,因此我送给海宁徐邦达艺术馆的题词是“目击道存”。 怎样看待书画鉴定家的贡献呢?长时间以来,文物界的朋友和博物馆的同行,喜欢从去伪存真重新发现重要作品的收获看鉴定家的成就,也从这一角度评价徐先生的贡献,于是强调他为国家发现并征集的名作巨迹,比如怀素《食鱼帖》、赵孟頫《水村图》、郭熙《溪山行旅图》、王渊《桃竹锦鸡图》等等。这当然是一个方面,但着眼点是个别作品,是用衡量鉴定师的标准衡量徐先生。其实,他不但是一位书画鉴定大家,更是一位书画鉴定的学问家。我作为向徐先生学习过书画鉴定并在高等学校任教的学者,对此感受尤深。 五十年多前,徐先生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讲授古书画鉴定,我是当时的学生之一。毕业分配到吉林省博物馆工作之后,我结合鉴定研究故宫流散书画,不断来京向徐先生请益。1978年,经他的推荐我到文物出版社工作期间,隔几天就会去趟东四十条他家登门求教。1985年我在美国做研究,又蒙方闻先生安排,随徐先生、谢稚柳先生、杨仁恺先生等,在诗书画讨论会后系统考察各博物馆所藏书画。我白天做记录,晚间请诸先生过目,徐先生认真审改,回答疑问,使我受益良多。其后我继续在母校任教,借着邀请讲座的机会,来往请教更频。下面我就从治学的角度略述徐先生的贡献。 一、书画鉴定学的奠基与比较样板的确立 自晋…
作品载入中,请稍候 ...
扫码下载客户端
手机/Pad随时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