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尼茨勒作品集Ⅰ

[奥] 阿图尔·施尼茨勒
文前彩插 图片: 阿图尔·施尼茨勒 图片: 普拉特尔大街 图片: 父亲约翰·施尼茨勒、母亲露易丝·施尼茨勒和阿图尔·施尼茨勒。 图片: 阿图尔·施尼茨勒和他的弟弟尤里乌斯、妹妹吉塞拉在一起。 图片: 阿图尔·施尼茨勒,约1878。 图片: 为期一年的志愿兵,穿军服的见习军医施尼茨勒,1882。 图片: 阿图尔·施尼茨勒,约1885。 图片: 施尼茨勒的父亲约翰·施尼茨勒教授 图片: 奥托·布拉姆、菲利克斯·萨尔滕、胡戈·封·霍夫曼斯塔尔、阿图尔·施尼茨勒。 图片: 坐者:胡戈·封·霍夫曼斯塔尔、阿图尔·施尼茨勒;站者:理查德·贝尔- 霍夫曼、赫尔曼·巴尔。 施尼茨勒——时代的灵魂 他是弥足珍贵的时代灵魂,无与伦比的维也纳心声。 ——海因里希·曼 阿图尔·施尼茨勒(Arthur Schnitzler,1862—1931)是维也纳现代派的核心人物。他出生于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著名的医生。他于1879年入维也纳大学学医,1893年开办私人诊所,后来弃医从文,专事创作。他以表现意识、下意识和内心情感为宗旨的心理艺术风格,为德语现代派文学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因此也成为世纪转折时期德语现代派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一 施尼茨勒的文学创作根植于一个错综复杂的历史和文化氛围之中,并且在这种特殊的历史和文化环境中形成了其独有的内涵。十九世纪末,多瑙河王朝步入了风烛残年的末世,一个被理化了的“长治久安”的约瑟夫时代走上了矛盾重重、危机四伏的绝境。1867年出现的奥匈二元统治实际上是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皇权统治由于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而妥协退让的政治产物,也标志着名存实亡的哈布斯堡王朝彻底分崩离析的开始。这个政治上行将灭亡的时代却也孕育着一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文化动力,带来了这个时期五光十色的精神潮流和文化现象。无论从正面还是反面来说,奥地利文化开始迸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