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偏好的基因

海林
这是一本通俗的人类学著作,展现了一种独特视角下的人类历史。人类“时间偏好”的行为基因持续演化,在四个关键的历史转折中都扮演了关键角色:人类从森林走向草原,学会直立行走,大脑容量大幅增长;人类走出非洲,走向高纬度地区,扩散至整个世界;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出现标志着文明的开启;工业革命让我们过上富足舒适的现代生活。这意味着整个人类历史只是这种行为基因的演化史。 时间偏好,指的是一个人愿意先苦后甜还是先甜后苦的行为倾向。人每天都做不计其数的选择,其中大多会表现出时间偏好:把收入存下来一部分,而不是月光,将来的生活更有保障;努力工作,放弃了当下的玩乐,换来将来更多的收入与享受;专注于学习,而不是沉迷于游戏,会有更好的学业成绩,将来有更好的人生前程;吃个冰淇淋,享受了一时的口福,牺牲了日后的健康与好身材;戒烟时烟瘾一时难受,降低了将来得肺癌的风险…… 时间偏好有遗传基础,其适应性和r-K选择一样是为了适应环境的不稳定。为适应地球纬度,种族的时间偏好在遗传潜力上存在差异,并在儿童实验中就表现了出来——东亚人倾向于先苦后甜;非洲人倾向于先甜后苦;欧洲人居中。勤劳、储蓄、自律是这种基因最重要的行为表达。国人勤劳、爱储蓄不是穷苦命,也不是因为儒家文化,而是天生的。 书中论及的问题与现象是一个长长的列表:人均收入、储蓄率、工作时长、学生考试成绩、近视发生率、时间观念、卫生习惯、肥胖率、吸毒率、犯罪率、自杀率、过劳死、人均寿命、自我报告的幸福感、文艺偏好、乐团里的乐手、杰出科学家数量的种族差距,以及美国的种族问题、东亚经济奇迹、华人在东南亚的现象、非洲的饥荒、拉美陷阱、“渡边太太”、当前全球利率走低等现象。以时间偏好的基因去解释如此广泛的现象,每一种现象的混杂因素又如此之复杂,难免会有失于偏颇的质疑,或可以挑出论证上的疏漏。但是,如书中所言,比起现在人类学中过度使用的文化解释和泛滥的特设性理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