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中国影视创作论:基于中美比较视角

邱飞
内容提要 本书以新世纪以来中国影视创作为基本框架,基于中美比较的视角,针对影视艺术创作人员、研究人员所需要的最重要知识结构设计,系统地分析了影视创作浪潮、创作主体、创作人才、创作题材、创作类型、创作方法、创作环节、作品传播、作品鉴赏等九大影响创作的因素,按照影视创作的流程,层层深入地分析我国影视创作的发展历程、现状特点、创作规律及存在问题,采用大量新数据,并着重对比了中美各种创作因素的不同及原因,指出了今后的创作方向,是一本较为新颖、基于比较学角度研究中美影视创作的理论著作。 本书对中国影视创作理论做了较为详细的梳理与对比,对创作规律、创作误区等提出了一些原创性观点,主要供影视传媒方向的创作者、研究者和爱好者使用,也可作为高校传媒类专业创作类课程教材使用。 自序 2004年,我在北京大学读硕士,当时感觉国产电影很不景气,就问我的导师彭吉象先生“中国电影产业是不是要死掉了”。他不忧反喜,说“如果你都感觉到中国电影快死掉了,那说明中国电影很快就有希望了”。我当时不太明白,十多年后,我国电影产业真可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从2004年国产电影票房收入约15亿元增长到2016年约270亿元,票房收入增速举世瞩目。中国电影终于从文艺创作等窠臼中走出低谷,开始积极融入世界商业电影、娱乐电影的创作潮流。 2012年,我去德国考察学习,游历了意大利、奥地利、法国、瑞士等国家,实地感受了欧洲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精美博大的艺术博物馆、各民族独特的传统工艺、优美宁静的自然风光、娴静从容的生活方式,这块注重传统和精致生活的土地孕育着浓郁的艺术气息,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欧洲为何有那么浓厚的艺术电影创作传统,为何能诞生戈达尔、安东尼奥尼、吕克贝松、基耶斯洛夫斯基、吉赛贝·托纳多雷等蜚声世界的电影大师。法国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谈到,时代、地域、民族是影响艺术创作的三个最重要的因素,而我国正迎来文化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