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

韩淑芳
本书编辑组 主  编:韩淑芳 本书执行主编:张春霞 本书编辑:牛梦岳 高 贝 李军政 孙 裕 第一辑城市名片,彰显民国老上海的魅力 梁得所:繁华南京路 上海重要马路的定名,有一个通例,但凡南北横线取省名,东西纵线取城名。由黄浦滩朝西直上,最大的一条路,就根据现在的首都而名为南京路。 图片: 20世纪30年代的南京路 上海之有南京路,好比中国之有上海一样明显。这条路名处处有人知道,一则“南京”两字很易记(日本土话竟称中国人做“南京样”),二则自从“五卅惨案”之后,南京路在历史地图上划上一条红线,三则——根本上说,南京路是商业繁华的中心点,正如苏梅女士作的《南京路进行曲》当中几句话: 飞楼百丈凌霄汉,车水马如龙,南京路繁盛谁同! 天街十丈平如砥,岂有软红飞。 美人如花不可数,衣香鬓影春风微。 这条路的商店,店面装饰很讲究,宽大的玻璃橱窗中,五光十色,什么都有。上海的旅客,不妨在灯火灿耀的夜间,浏览两旁橱窗,足以增加美术兴味和货物见识,获益一定不浅。 中外通商事业,使上海成为世界有数的都市。无论哪一国,与异邦最多接触的地方,必最发达,所可惜者,中国商埠之开辟,由不平等条约产生;尤其可惜的,我们经济落后,对外营业的权利,进出比对起来,总是吃亏的。通商愈发达,我们经济上损失愈大,与欧美日本成反比例。长此以往,倘若工业不极力发展,整个的国家就一天比一天贫穷,一年比一年困乏,这就是民生前途的隐忧。 《上海的鸟瞰》 梁得所:城隍庙乌龟池畔 法租界之东南,是上海城的地址。这个区域,大概以城隍庙为中心。在五国势力共管的上海中,南市是纯粹中国所有地。市政警政都由上海特别市政府办理。而且居民习尚,颇能保存本色古风,所以外国游客到上海必到那里观光,尤其必到城隍庙,看许多善男信女烧香问卜,或上庙旁的茶馆参加啜茗。余生也晚,反正以前还是四五岁的小孩,对于前清的景象不大了了,可是看城隍庙现在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