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
冀朝鼎
图片: 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基本经济区位置图 序 言
本书提出了基本经济区的动力学这一概念,对了解中国经济史大有裨益。通过对修建灌溉防洪工程和运河的历史研究,追溯基本经济区的沿革发展,明确基本经济区作为控制附属地区的工具和政治斗争武器的功能,揭示其转移过程及其与中国历史上兴废更替之间的动态关系,并以此为契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历史性的描述分析。本书并非重新解读整个中国历史,然而,如果能证明基本经济区这一概念有助于解决中国历史的某一个根本问题,也许对中国历史发展全过程的理解和解释就会发生改变。为了正确看待这一理论并说明它可能的拓展和进一步应用,我也许应该略微说明一下自己从事中国历史经济研究的一般方法。
人类谱写历史,不仅是借助历史流传下来的某些背景知识,某种程度上还重新阐述着过去的历史。这是因为历史本身就具有历史属性,只能根据各个时代的经验,被其所理解、所利用。新经验会带来新的历史认识,根据新的理解,可以阐述新的问题,重新考查新旧证据,从大量看似无用的数据中遴选出重要事实。因此,历史必须不断重写,以满足每个特定时期的人类需要。历史重写,是人类努力驾驭历史力量的一部分,这一任务在历史进程的每个转折点都显得特别迫切。
自从 19 世纪中叶“中国开放”以来,重写中国历史的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针对中国知识界,而且也针对世界知识界。通过开拓世界市场,资本家的对外贸易和投资已经创造了一种相互依赖的世界经济,使不同民族的发展不均衡的社会经济体制卷入世界历史的湍流之中。中国历史不再是一个国家的历史,它已经汇入世界历史的河流。西方的体制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反过来,中国人的生活也成了西方生活的一种重要元素。这种局面产生的深远影响,集中体现在 1925 年至 1927 年的大革命及后续发展中,数百年来第一次把中国社会动力学的最根本问题摆在了最为显眼的位置。
经济史,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