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

马戎
导言 马戎 2004年11月北京大学举办了首届“北京论坛”(Beijing Forum),邀请了世界各国的著名学者近百人出席。我那时担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和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受学校委托在这一年的北京论坛活动中组织了一个社会学、人类学分论坛。那次分论坛共邀请了12位著名学者出席,其中有日本的中根千枝教授、中国香港的李沛良教授,4位中国大陆学者和6位韩国学者,大家一致认为在这次会议的交流中收获很大。自首届论坛取得成功后,北京大学此后每年11月举办一次北京论坛,这已经成为燕园的年度学术盛会。 2007年举办了第四届北京论坛。这届论坛的主题是“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The Harmony of Civilizations and Prosperity for All:Divers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在这届论坛中我负责组织了一个分论坛,具体议题是“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存”(Ethnic Relations and Religious Coexistence),我认为这个议题与这届北京论坛的主题十分契合,而且可以突出社会学、人类学这两个学科的学术特点。 在分论坛的申报书中,我是这样写的:“21世纪的世界依然充满了各种矛盾与冲突,其中许多冲突与宗教、民族/族群、人口迁移密切相关。‘文明冲突论’强调的即是宗教和种族/族群的冲突。现在发生在世界许多地区的社会动荡、街头骚乱、内战和国家之间的战争,绝大多数都有宗教、族群背景。所以因历史上的或近期的人口迁移、社会变迁所引起的族群矛盾和宗教冲突,是新世纪全世界都十分关注的焦点。各国人文学者、社会科学家们都在努力调查、研究、探讨应当以什么样的基本思路来协调与改善种族/族群关系、引导不同宗教之间的和平共处。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超过1…
作品载入中,请稍候 ...
扫码下载客户端
手机/Pad随时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