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负面情绪

[美] 约翰·A.辛德勒
前言 “还要多少遍抬头, 才能看到天空的静默? 还要多少次倾听, 才能听到人们的哭喊? 还要多少具白骨, 才能知道生灵在涂炭? 朋友啊,你可知道答案在风中吟唱? 答案在风中吟唱。” 鲍勃·迪伦写于1964年的这首《随风而逝》(Blowing in the Wind)经由迪伦特有的低沉嗓音的演绎,总是那么扣人心弦,它不仅在迪伦刚出道的20世纪60年代被视为美国民权运动的宣言,更是在此后半个世纪一直被认作“美国民谣之父”鲍勃·迪伦的扛鼎之作。 每一个时代,都有迷失的人们,今日世界尤其为甚。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当代人的生活状态,“浮躁”二字颇为恰当。当前,一种浮躁、焦虑的情绪正在全社会蔓延,俨然一场精神瘟疫。有人言语失当,有人行为过激,有人心理变态,有人消极厌世……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在经受着猛烈的道德冲击和伦理考验。对此,我们不禁要问,我们该如何保持心灵的清净与高洁?又该如何以微薄之力抵挡、扭转浮华的社会大潮? 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在随风而逝吗? 美国著名的盲人女教育家海伦·凯勒不满两周岁即已双目失明。彼时不通人事的她,双眼还未能尽情品味人世间的五彩斑斓就陷入了永恒的黑暗之中。然而,她身残志坚,终于在老师莎莉文小姐和亲友的帮助下谱写出了可歌可泣的篇章,成为全世界所有身体健全人士不得不衷心敬佩的偶像。她终身渴望光明,写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样让千百万人重拾信心与希望的伟大著作。 从某种程度上说,海伦·凯勒也许是幸运的。她那看不见人间繁华的眼睛也看不见人间的浮躁。然而,戴尔·卡耐基却不同。同样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戴尔·卡耐基看得见世间的一切,凭借其聪明睿智,写下了《不生气的生活准则》。他知道生气和抑郁是人们情绪的最大杀手,其杀伤力不逊任何不治之症,所以他想通过此书告诉人们如何在乱象丛生的世间自处。对于不太熟知戴尔·卡耐基的人来说,这本书实在不是最脍炙人口的著作,但是它确实又是当…